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的自由流动便开始受阻。从目前的情况看,疫情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始终未能消退。而在今年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供应链瓶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粮食以及能源为代表的全球多个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再次遭遇冲击,全球航运以及物流成本快速上升,全球贸易的碎片化特征也愈发突出。
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俄乌冲突使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更加凸显。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提出,随着各国消费需求回落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规模也将随之下行。全球航运和物流同样面临较大制约。一方面,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将推动全球运输成本上升,相关成本将转嫁至下游消费者,对进口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全球80%以上的消费品通过海运运输,海运和港口物流的任何压力都将阻碍进出口货物的运输和交付。俄乌冲突在较长时间持续,黑海和地中海沿线的海运运输受到较大影响。全球仍然面临疫情威胁,各港口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降低运输效率,加剧供应链压力,延长货物交付时间。另外,随着欧美逐渐放松疫情管控,预计全球服务贸易将逐渐从低位反弹,但考虑到当前国际商务和旅游活动仍受疫情影响,预计服务贸易仍将低于疫情发生前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尤其是涉及乌克兰以及黑海地区的物流与贸易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对于乌克兰的贸易伙伴来说,现在许多商品不得不从更远的地方采购。这增加了全球船舶需求和全球航运成本。
与此同时,鉴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农产品市场的主导作用及其与粮食安全和减贫的关系,粮食问题尤其令人关注。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和航运成本一直在上涨,俄乌冲突则加剧了这一趋势,并扭转了此前航运价格的暂时下降趋势。在2022年2月至5月,干散货(如谷物)的运输价格上涨了近60%。随之而来的粮食价格和运费上涨将导致全球消费食品价格上涨近4%,其中几乎一半的影响是源于更高的运输成本。
另外,俄罗斯是全球燃料和化肥市场的巨头,而燃料和化肥是全球农民的关键投入品。粮食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给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对脆弱和依赖粮食进口的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国际粮食贸易增添了更多的风险。俄乌冲突发生后,陆续有印度、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土耳其以及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出台了有关粮食以及农产品的出口禁令。这无疑令本就紧张的全球粮食供应以及贸易体系雪上加霜。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粮食贸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进而推动全球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威胁多国的粮食安全。
在能源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分析,俄罗斯除了是农产品出口国外,同时也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面对贸易限制和物流挑战,石油和天然气的成本已经增加。能源成本上升导致船用燃料油价格上涨,增加了所有部门的运输成本。截至2022年5月底,极低硫燃料油(VLSFO)的全球平均价格较年初上涨64%。总体而言,这些增加的成本意味着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并且贫富差距有可能扩大。
面对粮食以及能源等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多个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已经出现了恶化。根据印度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印度6月贸易逆差从5月的243亿美元增加至256.3亿美元,并且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96.1亿美元。具体而言,印度6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6.78%,增速较今年5月的20.55%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印度6月进口额同比增长51.02%。其中,原油与黄金的进口额均出现了大幅上涨。
另外,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德国也迎来了自1991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5月贸易逆差接近10亿欧元。其中,经工作日和季节调整后,德国5月商品出口额为1258亿欧元,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11.7%;5月商品进口额为1267亿欧元,环比上升2.7%,同比增长27.8%。此外,受到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欧元区面临的进口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今年3月欧元区货物贸易逆差达到164亿欧元。4月,欧元区未经季节调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到324亿欧元,进口额的大幅增加叠加外部需求下降,令欧元区的贸易条件出现了恶化。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贸易流动以及供应链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解决当前的贸易困境仍然需要各国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减少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断对经济复苏的影响,降低航运以及海运的物流运输成本,助力全球贸易与经济的复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