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稳经济举措密集落地,力求稳住经济大盘。6月中旬以来,保险业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纵深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为全力打赢保险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攻坚战持续贡献力量。
持续护航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兴,百业兴则城市兴。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手段。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再集团旗下大地保险以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支持地方重大工程项目和国家重点企业为己任,截至5月底,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科技前沿领域提供近391亿元风险保障,覆盖企业超213家;为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50亿元。
近年来,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中心合肥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集成电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大地保险自2021年底加入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后,目前已为安徽省近300家集成电路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150亿元。“我们通过提供企业财产、货物运输、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保险保障,不仅解决了过去单一保险机构保不了、保不好、服务针对性不强等难点痛点,也为后疫情时代服务产业集群与链上企业,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堵点卡点开辟了新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大地保险先后为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创新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国家级开发区煤山镇绿色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提供安责险、建工险、建意险等一揽子保险保障,为重点产业园区保驾护航,为经济企稳复苏贡献力量。
积极发挥风险缓冲器作用
近日,巨灾保险试点项目相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等地落地实施,中再产险作为首席再保人为试点项目提供再保险支持。
作为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主力军和主渠道,中再产险积极推动建立地方性巨灾保险,推动多个省份巨灾保险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协助各地不断完善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的损失分担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政府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巨灾保险试点项目覆盖台风、强降雨灾害损失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全区统一招标、市县统一参保”的模式运作,在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6个地市先行开展试点,保障因台风、强降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政府财政支出。“一旦发生台风、强降雨巨灾,巨灾保险可快速启动、准确开展保险理赔,为政府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快速提供资金支持,体现了巨灾保险制度在创新政府管理、稳定社会经济、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再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再产险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直保公司参与实施方案制定,开展保险方案设计和产品条款开发,确保项目落地后顺利完成面向直保主体的再保承接工作。
据介绍,河南省巨灾保险试点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在郑州、安阳、新乡、鹤壁、周口和信阳6个风险保障最为迫切的地市先行开展试点,采用实赔模式,为因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人身伤亡及住房倒损提供风险保障。据悉,中再产险作为首席再保人为试点项目提供再保险支持,将为河南省6地市4000余万居民提供12亿元的风险保障。
为海外工程项目提供“1+2”服务
近期,由三峡集团投资开发的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和“一带一路”首个大型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也是首个被写入中巴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水电投资项目。
作为巴基斯坦首个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将当地污水治理、废弃物处理、周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纳入研究范围,以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杰赫勒姆河的河水不断转化为电能,预计每年将为当地提供32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140万吨标准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约可减少3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可满足当地约500万人用电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保障项目安全生产,除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外,平安产险还在疫情期间向客户提供了医用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并为客户提供保险延期服务,助力客户复工复产,保障项目按期交付运营。
据悉,借助成熟的防灾减灾服务体系,2021年,平安产险整合海外工程服务优势、经验,依托“平安守护者行动”,为全球首席承保的巴基斯坦巴沙大坝等海外工程项目提供“1+2”服务,即保险保障、驻点风险监理与安全生产培训等防灾减灾服务,例如联合参建单位开展动态风险巡查,运用InSAR干涉雷达等科技手段,帮助建设单位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安全;根据项目风险场景搭建个性化防灾防损系列课程体系,通过平安企业培训线上平台学习,助力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