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发展和国际形势演变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双向开放势头不减,人民币国际化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职能基本稳定,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王芳表示,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与市场认可程度总体延续增长态势。人民币更加全面地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稳定位居全球主要货币前列。
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从一个指标中可以得到直观的体现——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今年,人民币成功通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以来的首次审查,权重从10.92%上升至12.28%,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时特别提及,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本外币政策协同。夯实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基础。支持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稳步推动“互换通”启动工作,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环境持续优化
一直以来,基于经常项下的跨境贸易结算始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驱动力。近年来,汇率波动有所加大,让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汇率避险和本币结算的重要性。对于外贸外资企业来说,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可以减少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本币结算比任何汇率避险工具都更加便利、成本也更低。
稳步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将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支持银行“因企施策”满足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为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市场交易主体及个人提供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鼓励银行简化结算流程,为优质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服务……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环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在符合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下,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有助于推进高水平贸易和投融资双向开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58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01万亿元,去年同期这两项业务分别发生3.6万亿元和2.54万亿元。
人民币作为金融货币的表现继续亮眼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环境不断优化、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职能进一步巩固的同时,人民币作为金融货币的表现继续亮眼,这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随着债市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这反映了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64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6%。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7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3万亿元,占比63.4%;政策性金融债0.9万亿元,占比23.6%。
在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今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将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这样一来,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政策得到统一,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7月,在债券通开通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基础设施连接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
在国际市场上,利率互换一直是成交量最大、交易最活跃的利率衍生品,在风险对冲、资产组合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负责人表示,“互换通”的上线,是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业务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对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现有结算代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继债券通之后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人民币国际化要着眼长远、扎实推进
“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主要货币力量对比分化,国际货币格局进入动荡调整期。”王芳认为,越是在这种复杂局面下,越是要沉心静气、做好本分。人民币国际化要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要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继续巩固经济大国和贸易强国地位,稳住人民币贸易结算基本盘;要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尽早实现人民币从一般结算货币向战略性商品计价货币的跨越;要努力建设新型区域合作关系,不断丰富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全面增强其国际货币职能。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对外开放是相伴同行的。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开放,实现系统性、制度性开放。一是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落实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标高水平国际金融规则,做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准备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便利性,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配套制度规则,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三是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