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以及经济衰退风险造成的巨大威胁,让美国股市在今年上半年遭遇“滑铁卢”。然而,在进入下半年后,美股一扫阴霾开启反弹之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不仅重新站上30000点,还一路向上,升至接近34000点。但这轮反弹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仍不乏波动回调。事实上,本周三,美股再次全线下挫,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171.69点,跌幅0.50%,报33980.32点,结束日线五连阳;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25%,报12938.12点;标准普尔500指数跌0.72%,报4274.04点。眼下,华尔街机构对美股是否能延续涨势存在疑虑。不少机构认为,眼下的反弹很可能只是一个“虚假的黎明”,多重风险下美股仍难逃脱调整的命运。
股市表现严重背离经济基本面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美股走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美国经济基本面;二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虽然近几年,美股走势与基本面的背离越来越严重,但市场仍旧将经济前景作为衡量美股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就当前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前景正在转弱。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环比增速-0.9%,较一季度的-1.6%有所收窄,但下降速度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0.5%。且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为负,已让美国经济达到了“技术性”衰退的标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版《世界经济预测》中指出,鉴于面临的诸多风险,美国避免经济衰退的机会微乎其微。在该报告中,IMF将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3%,比4月份的预测大幅降低1.4个百分点,并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增长率仅为1.0%。IMF表示,下调预期的原因在于,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大幅走高的通胀直接侵蚀了家庭购买力,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低于预期,而美联储的激进货币政策则使经济增长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放缓。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古林查斯称,与4月份相比,美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向下修正幅度最大的,其经济“硬着陆”的风险非常高。他认为,避免美国经济下滑现在是一条“非常狭窄的路”。
事实上,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已删除了“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加强”的笼统描述,对就业增长的描述由强劲(strong)调整为坚实(robust),同时调降了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与3月份相比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8%下修至1.7%。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量价齐缩,负面效应将逐渐显现,企业投资回落,股市下跌致使居民收入与消费受到抑制,美国经济将面临滞胀风险。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表示,“可能会出现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的滞胀时期,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
持续加息扰动股市前景
货币政策是影响美股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目前,美股能在高位附近徘徊,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在疫情前期驱动美股逆势上涨功不可没。但这种资产价格的提升,主要是流动性变化所导致的估值提升现象,并没有伴随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眼下,美联储逐步转“鹰”,也让美股“牛市”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股市在疫情下的“疯涨”是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结果。事实上,美国股市走势与美国经济基本面背离不仅发生在疫情期间,还发生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共同的特点都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了美国超过腰斩的股市的反弹,但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并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当前,美联储已经进入了“历史性”紧缩周期,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是可以预料的。
自今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以来,其货币紧缩步伐持续加速。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完成4次加息,分别是3月和5月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以及6月和7月历史性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2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至0.25%提高到2.25%至2.5%。目前来看,虽然需求端已出现增长放缓态势,7月美国通胀也有所回落,但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处于紧张状态。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7月,美国薪资增速仍在快速上行。数据显示,7月平均小时工资同比增速5.2%,略高于预期4.9%的水平;平均小时工资环比0.5%,略高于预期的0.3%。此外,7月份每个失业人口对应约1.9个职位空缺,企业招工需求仍然维持韧性,薪资有望进一步上涨。“薪资—通胀螺旋”对通胀的支撑仍在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行动尚未结束。
事实上,本周发布的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决策者在此次会议上重申要继续加息,并认为要遏制高通胀,需要将利率提升至让需求放缓的限制性水平,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水平,直到通胀明显加快回落。此外,与会者再次确认了让通胀率回到美联储目标水平2%的承诺,认为让通胀达到这一目标对保持劳动力市场强劲至关重要。同时,他们表示,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而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无疑将为股市带来更多波动。
美股回购热情或将降温
在宏观经济状况不佳的背景下,除了美联储的刺激政策,股票回购也是推动美股上涨的一大动力。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恒昌宏观经济研究室学术顾问宗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股走势之所以与经济基本面大相径庭,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股票的大量回购活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股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热情持续升温。据统计,近10年间,美股的股票回购金额达到了51609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金融、消费品行业位居前三,而能源、原材料、卫生保健等行业的回购金额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开始,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和并购金额总和就已经超过了资本性支出,到2013年,标普500指数成分企业就把近70%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回购自身股票。
去年,受疫情影响,美国政府对企业发放大量援助资金,部分企业也将这些资金用于股票回购。宗良对记者表示,股票回购与上市公司股价后续表现呈密切的正相关。股票回购会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提高股价。其次,回购注销公司股票后,会提高公司的市盈率(EPS),财务指标提升,股价也会继续上涨。标普公司的研究团队发现,回购概念股的表现明显好于大盘,且回购力度越大、公司的市值规模越小,这种效应越明显。
然而,美股回购规模正在放缓。巴克莱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一季度末,美国企业用于回购股票的支出超过2650亿美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但在二季度财报中,不少银行和零售商都表示将减少股票回购行为,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百思买等银行、零售商在报告第二季度业绩时都宣布将暂停股票回购计划,决定保留更多现金。巴克莱的策略师伊曼·纽尔表示,受美国经济前景趋弱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影响,部分企业第二季度业绩缩水,且对于未来增长的信心有所下降,这是造成股票回购减缓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本周签署的《降低通胀法案》也给明年股票回购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根据该法案,明年开始企业回购股票时,需上缴1%的回购税,该法案预计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届时企业要为回购股票付出更高的成本。在当前的高通胀和黯淡经济基本面下,如果回购持续减弱,美股可能丧失部分上行动力。除了对股票回购征收1%的税收外,新法案还要求净收入至少10亿美元的公司,根据其向股东报告的财务报表收益,缴纳15%的最低企业所得税。高盛预计,这两个因素叠加将使标普500上市企业的每股收益总体下降1.5%,而医疗和信息技术等本身有效税率较低的行业的每股收益下降幅度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