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四凌晨,备受关注的美联储9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终于揭晓: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00%至3.2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5次加息,其累计加息幅度已经高达300个基点: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5月美联储再度加息50个基点;随后美联储在6月、7月和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公布9月利率决议之后, 美股再现大幅震荡,三大股指全线下跌;而美元指数则大幅上升至2002年以来的新高。
如此激进的加息幅度在美联储历史上实属罕见,美联储缘何大幅加息?美联储会否持续加息?美联储加息会对美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其激进加息蕴含哪些风险?针对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对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特约研究员边卫红进行了独家专访。
遏制通胀成当务之急加息将持续进行
《金融时报》记者:美联储在本次例会上重申继续加息是适宜的,其目标是长期实现充分就业,并将通胀稳定在2%的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延续了其近期以来的“鹰”派立场,强调美联储降低通胀的决心,表示需警惕过早放松货币政策、让高通胀固化的严重后果。您认为美联储9月大幅加息的背后存在哪些原因?
边卫红:美联储大幅加息的目的主要是抑制通胀。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的核心CPI同比上涨6.3%,双双高于市场预期。不论是总体通胀还是核心通胀,在商品和服务的基本门类中,至少有60%的价格上涨了3%及以上。核心通胀尤其是服务通胀和住房通胀继续高位运行,令美联储感到担忧,意识到通胀根深蒂固、深入系统的风险真实存在,因此需要采取激进的措施。
从通胀的趋势来看,虽然8月通胀数据低于7月通胀数据,但仍旧处在40年来的高位;并且,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率也高达6.3%。导致8月通胀没有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油气价格的下跌,后者目前来看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另外,综合住房成本和医疗两个角度来看,美国通胀仍旧处在超预期的状态中。历史表明,随着高通胀在工资和物价的制定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降低通胀的就业成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迟而增加。为了遏制高通胀,美联储需要长期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将通胀降至低且稳定的水平。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市场对于美国通胀和利率前景出现了一定的分歧。甚至有观点认为,如若美国经济出现大幅衰退,美联储可能不得不中断加息进程转为降息。您预期未来美联储会否持续加息?
边卫红:根据美联储点阵图,2023年、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分别为4.6%和3.9%,加息将持续进行,预计2024年前美联储不会降息。恢复物价稳定将持续一段时间,需要货币政策工具使需求和供给更好地平衡。当前,美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通胀上行压力。这意味着,美联储抗击通胀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在通胀粘性较高、回落速度较慢的背景下,现阶段美联储可能倾向于大步加息,稳定通胀预期,避免通胀以及通胀预期相互强化。一是疫情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较难在短期内解决,推升薪资压力;二是地缘政治以及极端气候问题导致能源以及粮食价格高企;三是房屋价格对房租价格的传导作用并未结束,预计下半年住房项价格仍会进一步上行。
此外,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所带来的外部冲击,已经损害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全球供给严重受损,全球通胀对于供给中断的敏感性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从需求端调整来控制通胀的政策环境在当前已经有所变化,货币决策者单纯地用这种政策可能很难再奏效。当然,这也是令许多国家决策者措手不及的。全球供应陷入困境,可能会使通胀压力更为持久,而逆全球化浪潮、新冠疫情等因素引发的劳动参与率都远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多重因素的叠加可能使得通胀压力存在上行动能。因此,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当前的通胀压力的持久性和超预期性。
金融市场风险不容小觑美国经济或难“软着陆”
《金融时报》记者:受困于美国通胀高企以及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股市今年以来已经出现多次大跌。在美联储本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的利率决议之后,美股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但随后却又大幅拉升,当天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1.70%、1.79%、1.71%,均创两个半月以来新低。美元指数延续了今年以来走高的态势,大涨1.07%至111.3731点,为2002年以来新高。对金融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存在哪些风险值得警惕?
边卫红:美联储“加息风暴”扰动全球风险资产,导致股债价格承压。受美联储加息及紧缩预期影响,美股自2022年1月以来出现明显回调,尤其对科技类等成长型企业股票形成较大的回调压力。与此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高企和销量下滑的局面,美联储持续加息还可能引发“股市—楼市”的螺旋式萎缩。
从国际市场风险来看,历史上,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周期往往是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例如1980年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本轮加息周期给新兴市场带来了美元回流压力。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资本流入超7600亿美元,是2021年同期的1.5倍。以往,全球资本会从一个新兴市场地区转向另一个新兴市场地区,令全球投资机构对新兴市场的配置比例相对稳定,但此次资本流出有着很大的不同,即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均遭遇资本流出,预示着全球投资机构正悄然调低新兴市场资产配置比重。同时,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普遍对美元贬值,债务融资成本飙升。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数据,在2022年第二季度,虽然全球范围内债务规模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新兴市场债务增速上升,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达到了252%,给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极大压力。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美联储加息对美国经济将带来何种影响,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将目前的高通胀降至美联储目标水平,美国经济将经历一段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时期,劳动力市场也会走软,但这是需要承受的痛苦,因为恢复价格稳定尤为重要。鲍威尔表示,在遏制通胀、恢复价格稳定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相对温和的失业率上升、实现经济“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他说,如果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收紧至更具限制性的水平,或者收紧需要持续更长时间,“软着陆”的可能性会降低。
根据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季度经济预测,美联储官员对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0.2%,明显低于6月预测的1.7%,体现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更为悲观。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4.4%,较6月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存在颇多质疑,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存在矫枉过正,或将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深层次衰退,对此您有何看法?
边卫红:美联储急速加息不仅正在压低需求,还将制约财政政策空间,由此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在上升。今年以来,美国GDP增速已经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即进入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性衰退区间。在近期更新的经济数据中,也有不少重要指标开始走弱。除此之外,美元走强以及全球经济趋弱都将令美国经济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