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从支持领域看,该专项再贷款支持领域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直接作用是促进这些领域设备更新投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继续为促投资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1至8月,社会领域的投资增速为14.1%,大幅领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8%的增长水平。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加强社会领域投资,也有助于补短板,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具有长短结合的政策效果。”王青分析称,政策支持新基建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的设备更新,短期内也将起到推高相关领域投资增速的作用,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从利率水平来看,由于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的信贷利率降至不高于3.2%,远低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这也将在短期内激发相关主体信贷需求。王青表示,9月至年底,新增人民币贷款将持续处于同比多增状态。此外,推出该项政策也意味着在外部金融环境大幅收紧、全球汇市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稳增长更加注重兼顾内外平衡,强调精准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房地产、光伏等行业的流程化信贷业务,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尽职调查和审批的难度更高。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贷前管理,对投放对象进行更细致的调查,确保符合政策规定,避免套利行为;同时,要做好贷后管理,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监控。建议监管部门明确符合条件贷款主体的细则,并对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穿透监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冒用。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分领域备选项目清单。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清单内项目发放贷款。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月发放。
实际上,除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以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接续创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近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2年第三季度例会明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实体企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