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下一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工具如何发力?发力重点是什么?两会期间,金融系统多位人大代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发表了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原行长周振海表示,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优化组合。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周晓强表示,在总量上,要着力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当前,稳定信贷增长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传统基建等领域信贷需求转弱的问题,需要加强前瞻性研判形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挖掘稳定信贷增长的着力点,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长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目前,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水平。信贷投放应该成为今年总量工具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认为,从信贷供给角度来看,应该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以此来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周振海认为,在结构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徐诺金认为,结构性工具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利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二是推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更好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三是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融资利率,助力科学有序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外,周晓强还谈到,要充分体现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今年人民银行将之前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贷款提供激励资金,将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包括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担保、贴息等配套政策。例如,近年来四川持续推进财政金融互动,累计投入资金约225亿元,撬动银行机构新增贷款3.2万亿元,充分显现了政策协同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对此,周振海认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激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效能,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巩固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成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